近日,由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主辦的高等學校虛擬仿真教學創新實驗室項目在南京啟動。來自江蘇、河北、四川、重慶、浙江、貴州等省份和直轄市的技術、資源、電教、裝備單位(部門)的代表以及全國140多所項目院校代表共商高等教育數字化改革創新之路。
為推進數字技術與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虛擬仿真教學環境建設和創新應用水平,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啟動了該項目的遴選工作,經過高校自愿申報、匯總審核等環節,最終確定全國173所高校的325個教學團隊入選。其中,江蘇有21所高校的42個教學團隊入選,高校數量和團隊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高等學校虛擬仿真教學創新實驗室項目計劃在三年內,在全國匯聚一批虛擬仿真教學創新發展方面具有特色經驗的高等學校,圍繞虛擬仿真教學創新實驗室建設與應用深入開展教學實踐,從而提升教師的虛擬仿真教學能力,推動虛擬仿真教學環境建設模式、應用模式和評價機制創新,形成可供借鑒推廣的虛擬仿真教學環境建設與創新應用案例,構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交流平臺,以高質量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促進高等學校數字化轉型和育人水平提升。
省教育廳副廳長楊樹兵說,教育數字化成為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可以彌補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不足,為學生提供更安全、更靈活和更豐富的實驗體驗,實現遠程學習和實驗資源的共享,提升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
近年來,江蘇搶抓數字時代機遇,積極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動信息技術與高校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持續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去年,江蘇省教育廳印發《關于大力推進高校教學數字化工作的意見》,率先在全國高校領域全方位推進數字化轉型。其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推進高校教學數字化的重要舉措之一。
目前,江蘇已經搭建了省級高等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共享平臺,匯聚了約600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評選中,江蘇分別有93門和60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入選。在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評選中,已有24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入選,今年擬再認定59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為第二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項目實施工作,要對標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著眼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大局謀劃推進項目工作;加強項目的組織和管理,保障項目工作高質量開展;對標‘虛仿2.0’建設要求,全方位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和專業能力;加強省級指導,凝練推廣區域經驗。”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副主任肖航說。
江蘇入選高校及團隊項目:
關注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內容!
立即掃描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