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研究生教育作為國民教育最高層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關鍵結合部,是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主渠道,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關鍵支撐和綜合國力競爭的戰略資源,必須緊密圍繞國家發展戰略需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領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助力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發展。
一是堅持中國特色與世界一流并重,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引領性、標志性工程,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開放筑環境、以貢獻強支撐、以重點帶全局。要加快打造一流大學方陣,發揮“雙一流”建設對高等教育整體質量提升的帶動作用,支撐國家和區域發展重大戰略。要加快打造優勢學科群體,深入實施一流學科培優行動,逐步打造一批對標國家重大需求、達到國際頂尖水平的一流學科標桿。要發揮“雙一流”建設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作用,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設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吸引集聚人才平臺和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提供支撐。
二是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強化國家戰略人才培養前瞻布局。面對全球科技競爭的新格局,要綜合考慮國家發展戰略、科技進步、社會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瞄準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持續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要發揮學科專業目錄的指導作用,深入實施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完善快速響應國家需求的學科專業設置、建設和調整機制。要在學位授權點布局中,優先新增國家發展重點領域、空白領域和急需領域的學科專業,超前布局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強數理化生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學科交叉中心,促進學科交叉融合。要面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關鍵領域,精準布局急需人才培養。
三是堅持分類發展,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立足自主培養各領域又紅又專的頂尖人才。要完善大思政體系,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引導研究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要深入推進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分類發展,強化兩類學位定位、標準、招生、培養、評價、師資等環節的差異化要求。要強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深入推進卓越工程師、醫教協同、“科技小院”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建強導師隊伍,大力培養引進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探索建設國際化人才培養特區。
新時代賦予新機遇,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教育發展道路,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創新的舉措,為建設教育強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教育報》)
關注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內容!
立即掃描二維碼關注